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丽水经验”亮相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1-12-09 14:35 访问次数: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亚洲开发银行以线上形式共同举办“2021年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国际机构及我国试点城市代表介绍当前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交流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最新做法,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重点。



丽水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国家试点城市,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灵敏围绕“丽水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交流发言,向全球分享了丽水经验


2017年,经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批复,丽水市列入全国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国家级试点之一,也是全省唯一试点城市。近年来,丽水围绕“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01

  前瞻性调研

      丽水坚持超前谋划,提前部署。自2017年以来,丽水市开展"丽水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合作研究”、"丽水市保障大花园生态用水体系研究"等多项调查研究,对丽水域内气候变化的历史趋势、面临挑战和主要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气象灾害易发频发区域进行脆弱性评估,为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打好理论基础。


02

全方位谋划

丽水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全过程,将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和浙江美丽大花园最美核心园、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深度融合。出台《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丽水市)建设规划》、《丽水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关于推进丽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划相继实施,为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注入信心与力量。

03

  高标准实施

丽水围绕“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一是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初步形成了多领域覆盖、多部门协同的气候应急体系;二是实施“大搬快聚”工程,调整气候敏感区内人口、经济结构;三是打造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实施瓯江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寻求基于自然(Nbs)的气候适应解决方案;四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城市风廊建设,缓解热岛效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基础设施气候调节、防灾减灾工作;五是增强绿色产业气候适应能力,开发出以“山地雾耕”和垂直式土楼农场为主要特点的逆境农业业态模式,推动产业与气候适应协同发展。



04

  数字化赋能

丽水推动形成“天眼+地眼+人眼”的生态监测监管体系。“天眼守望”以卫星遥感大数据为基础支撑,集成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管控三大功能;“地眼监控”依托丽水“花园云”(城市大脑)平台,通过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测(监控)、各类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水环境的饮用水源站、断面控制站等点位设施及其场景应用形成环境监管物联感知网络;“人眼监督”发挥群众力量和第三方专业环境监理机构,多途径织密人眼反馈网络。同时,丽水还在加快开展国家城市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重点温室气体“固定+移动监测”开展城市高精度走航移动监测、高精度碳监测、碳同位素手工监测、监测数据反演应用,构建温室气体监测数字化平台,强化气候治理数字化水平。

05

 多渠道筹资

   

除了加大公共资金投入以外,丽水还大力探索多元化气候投融资模式,研究通过标准设立、气候友好型项目库建设、金融支持工具包等载体,切实以绿色金融支持激励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行动,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作为全省首个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城市,丽水蹄疾步稳,在两个月之内完成气候投融资试点方案+实施方案编制,7月,省政府向生态环境部申请将丽水作为试点,省厅也同步报送了丽水两个试点方案。此外,亚洲开发银行还特派专家来丽调研,商讨气候投融资项目合作事宜。丽水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市场机制、创新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来源。完成多笔跨地市碳汇交易,完成全国首笔林业碳汇银行质押+未来收益权保险组合式金融业务。


06

  全球化合作

    丽水先后承办中瑞丽水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规划研讨会、第十六届国际低碳城市联盟年会等国际会议,并邀请联合国粮农组织、瑞士驻华大使馆、联合国环境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等组织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来丽考察交流。同时,与瑞士发展合作署、德国 GIZ机构等国外机构共同开展“气候风险预防及管理”的合作研究。


作为会上首位亮相的试点城市,“丽水经验”引发高度关注。“开展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创新投融资机制”等的优秀案例更是获得国家部委领导、国内外专家、参会同仁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