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和“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进行命名表彰。其中我市庆元县荣获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论坛上,庆元县作典型发言,介绍在践行“两山”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平台,旨在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模式。多年来,庆元始终遵循嘱托,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形成了具有庆元特色同时又具有代表性和可推广性的“两山”转化模式和典型案例,将自然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
点绿成金,念好特色经
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故乡,“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近50亿元。世世代代庆元人发明总结的“林-菇共育系统”,有效地推进了森林保育、菌菇栽培,生动地践行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竹口镇黄坛村,借助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甜桔柚成了群众致富的黄金果,一个果可以卖到10元钱,一棵树最高年产值3500元,一亩地最高年产值达7万元,黄坛村连续两年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变绿为宝,打好绿能牌
以美好“山水风光”带动生态、经济双赢,建成双苗尖风电场,年发电效益5300万元,投资20亿元的百花岩风电场正式开工。打造形成整村屋顶光伏、“农光、渔光、菇光互补”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累计开发光伏资源6.4万千瓦。截至2021年底,庆元清洁能源总装机达34万千瓦,年产值近5亿元,清洁能源年发电量与年用电量比例为2:1。探索“电能替代”创新应用,实现在农业烘干、铅笔生产、绿色生活等多领域电能替代,替代煤炭、木材等消耗的新增电量达1350万千瓦时,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万吨。
护本固绿,用好金名片
全域建设国家公园,编制实施《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系统建设公园城乡、公园廊道、公园林相,统筹打好“一支队伍管执法”、植绿添彩、三改一拆等生态修复和治理组合拳,让庆元的生态环境保持最自然的肌理。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现百山祖角蟾等全球新物种3个、中国新记录种27个、浙江新记录种99个。经过不懈努力,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曾经仅存3株的国宝“百山祖冷杉”已成功野外繁殖4000余株。
革绿出新,打好改革仗
引领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组建全省首家由政府出资的公益性融资担保公司,率先发放首批林权抵押贷款,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0亿元,盘活山林77万亩,惠及5万多农户。实施“国乡合作”新机制,采取“国有林场出资金技术,农户以林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方式,将全县231个自然村的28.5万亩林地统一流转,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带动近10万名林农增收致富。同时,创新林场增效经营,建成全国最大、数量最多的楠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库,推动杉木林向珍贵树种林改造。
与绿同行,走好共富路
坚持生态移民留下好生态,搬出富裕新生活。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移民、大搬快治、大搬快聚,引导近5万名群众搬迁下山,同步实施“雨露计划”等技能培训工程,建成4个百万袋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下山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保障。聚焦腾退空间的有效利用,确保搬迁复垦和整村搬迁复垦“两个100%”,重塑绿水青山。注重生态资源转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农业,全力做大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群众增收致富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