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您的当前位置:
丽水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助力生态保护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11-28 10:20 访问次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丽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按照《2023年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启动全市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旨在提升我市生态保护监管监测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生态质量监测首次单独成章,其中生态质量样地监测明确监测样地类型为森林、湿地、城乡、水体等,并对不同样地类型明确了监测指标。

2022年开始生态质量指数(EQI)首次被纳入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质量样地作为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来获取我国各类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第一手数据,进一步完善“遥感+地面”的生态质量监测技术体系。传统意义上,对生态环境的监测都是以环境质量(水、气、土、声)为主,如今随着重点向“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转型,生态质量受到了全省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原生态功能群种监测。

“十四五”期间,丽水市共布设了各类国控生态质量样地85个,其中湿地生态区2个、水体生态区16个、森林生态区43个(其中5个增测哺乳动物、鸟类、蝶类、两栖类等生物多样性)、农田生态区15个、城乡生态区9个、样地全面覆盖山水林田湖沼,以获取时空可比、质量可控的监测数据,评价丽水市生态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此项工作的重点方向。

近期丽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启动全市生态质量样地地面监测工作,率先在浙江省开展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打响了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第一枪”。中心努力克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设备短缺等情况,积极开展监测行动,多方联系,与第三方技术单位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组建监测队伍,快速投入到此项工作中。今年,需完成5个生态质量样地地面监测,包括森林生态区3个,湿地沼泽生态区2个。监测内容有原生功能群种(植物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层)以及指示生物群(两栖类)等。

生态2.jpg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与南京所团队齐心协力,不畏艰难。一方面是赶时间,在夜间8点两栖类逐渐出现的时间开展监测,并持续至夜间23点;另一方面是爬山头,丽水市各县区高温湿热,加上森林样地多地处偏僻,荆棘杂草丛生,技术人员“全副武装”,身着长衣长裤,背上监测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品,钻丛林、过泥地,严格按照样地经纬度要求,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位于青田县的森林生态区是本次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的国家质控点位,“编号79,树种006,围径43,x为45,y为0,这是我们团队对样方内的参数进行记录的过程,我们用皮尺,网格线并结合相关专业技术工具开展样方布设。如果累了就席地而坐,饿了就吃些速食简单充饥。这一路披荆斩棘,只为让数据更加准确,能保质保量完成此项任务既是形势所需也是职责所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说道。经大家共同努力,此次的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下一步,丽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做好样地监测预算编制,强化业务水平,提高监测指标的效率及准确性,提升生态质量监测标准化水平,为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贡献丽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