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丽水篇 | 青山绵延、秀水穿行,缙云县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9-05 16:44 访问次数:


编者按: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系统呈现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以“浙江之窗”深入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特开设“思想之光照耀美丽浙江”专栏,聚焦“八八战略”20年来,全省各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的典型经验。今日刊发《青山绵延、秀水穿行,缙云县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


青山绵延、秀水穿行


缙云县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


打开缙云历史,唐天宝七年,唐玄宗敕封缙云山为“仙都”,并规定“周廻三百里禁樵採捕猎”,缙云县便有了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再到如今,缙云县委、县政府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绿色成为了缙云人始终不变的追求。


治水护水“逆袭之路”

来到盘溪流域的仁岸村,沿着村庄绿道缓步向前,一座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映入眼帘,橙红的锦鲤在一旁的河道内悠然戏水。“这里原来是几间散乱猪圈,一年四季都有味道。”仁岸村干部何志雄介绍,他的家就在文化长廊附近,改造前深受猪圈“脏乱差”之苦。


仁岸村摸索水利风景生态变现路径,经河道清淤疏浚,建起自动翻水坝,两岸环境为之一变,水上乐园、天然游泳池、桥洞咖啡屋相继出现,村里通过招投标把水上公共空间和绿道的自行车经营权租出去,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5万元。汩汩幸福水,滴滴润民心,治水美景助力共同富裕。2021年端午节,仁岸村龙舟队划进《央视新闻》。现在,龙舟赛每年能吸引3万名游客前来观赛。


好水能换钱,也激发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从“治水”向“护水”转变。各村纷纷将“五水共治”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推动广大村民增强生态保护的自律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保护氛围。缙云石笕乡更是因地制宜创新推出《绿色发展生态奖补机制》,将水质情况与村集体经济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实现挂钩。


全县18个乡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全部为Ⅲ类水以上,4个出境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达标率100%……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缙云坚持治水攻坚的不懈努力。


废窟治理“蝶变重生”

缙云素有“石城”之称,和石头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自古以来,开山采石就是缙云老百姓“挣饭吃”的手段,在宋代还产生了“宋代石椁”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前,缙云的条石开采进入鼎盛时期,开采的条石不仅销往浙江省内,还多次出口海外,一度成为缙云百姓赖以生存的行当。但以破坏山体换取经济效益的路子显然走不长。90年代末,缙云果断叫停了对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的采石业。就这样,3000多个岩宕“沉睡”了。


为唤醒“沉睡”的资源,缙云县积极创新开发式治理模式,对废弃的采石场进行再开发,引入国内优秀设计师团队,秉承“少干预、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利用岩宕自身空间潜力,在保留原始特征的基础上,对每个石宕进行排险加固,并简单装饰钢带扶手、竹楠木书架和栏杆等,因地制宜,将9个荒废二十多年的岩宕造改成为天然书吧、天然剧场和表演空间,实现废弃岩宕由“城市裂痕”到“缙云江南石窟”的美丽蝶变。


岩宕一经亮相就迅速爆红,德国伊达斯建筑论坛、仙都岩宕萨克斯风专场音乐会、婺剧表演等多样文化活动在该地举办,满足了在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多元文化需求。同时,岩宕更为仙都景区注入旅游新业态和产品,实现了景区从“卖山水”到“卖石头”“卖文化”的转型升级,带来人流和“钱景”。2022年,仙都景区接待游客296.58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57.1万元,真正让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生态变现 “点绿成金”

缙云县大洋镇平均海拔800米,拥有千山奇峰、万亩茭田,出产多种多样的生态农产品。缙云县基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也因此率先在这里启动探索。


国家电投集团投资1.7亿元,在大洋镇大平山建设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双方签订的协议中,首次出现了“企业购买生态产品”条款——企业支付279.28万元,购买项目所在区域的调节服务类GEP,用于奖农民、优环境、美生态。这笔资金交由大洋镇生态强村公司统一管理使用,除了鼓励农民保护生态,主要用于开展生态资源资产保护与修复、生态资源资产整合与转化、生态产业化培育与品牌经营等,进一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相互转化。


农民王玉秋今年83岁,家住大洋镇区坊前街古盐道。过去,他从反对大洋镇古盐道“厕所革命”的“老倔头”,转变为倡导绿色生活、主动种植花木的“老花匠”,继而又成为阻止村民破坏环境的文明劝导员。为了引领更多农民像王玉秋一样转变观念,大洋镇生态强村公司决定把国家电投集团每年采购区域生态系统价值的资金拿出一部分,奖励更多“王玉秋”投身环保,保护生态。


同时,受益于大洋镇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光伏发电板的电池衰减率比雾霾重、酸雨多的地区更低,电池使用寿命延长近5年,光照辐射强度大,光伏电池发电效率高,项目年发电量增长超10%,产生出更多的生态溢价。


事实上,绿色生态一直是缙云县的核心竞争力。德国肖特集团在对比多个城市后,最终选择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缙云壶镇建厂生产。生态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缙云,扎根缙云。


一江碧水穿城过,两岸青山入眼来。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缙云始终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路前行,坚定不移深化污染防治巩固提升战,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缙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缙云这个秀丽宁静的浙西南山城,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圆一个美丽的绿色之梦、健康之梦、和谐之梦、创新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