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通报,2023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列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2,稳居全省第一,是东部地区省市中唯一进入前十的地级市。
2023年1—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城市及所在水体
据悉,全市设有地表水监测断面99个,监测断面数量位居全省第1。2023年,全市省控及以上断面I-III类水比例达100%,其中,国控断面水质全部属于II类及以上的优质水。
下面,小编带领大家走进“水环境管控”,看看一年来,我市水生态环境的工作成效有哪些看点。
水质监测与动态管控实行有机统一
2023年,我市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保持全国前十的战略目标,采取系统治理理念,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水环境管控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丽水市重点断面水质预警处置机制(试行)》,首次将自动站实时数据、月度水质类别和水质指数等列入预警条件。2023年全市发布预警107件,涉及9个县(市、区),排查出问题101个,全部建立清单,逐项整改。
市政府综合考核中还专门设置水环境质量“一票否优”项,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有力压实了县(市、区)水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景宁县章坑国控断面自2023年3月以来水质指数持续升高,连续多月触发二级预警。”水生态环境处负责人介绍,“经过市县两级多次排摸,锁定断面问题症结,主要为上游水利施工导致水体混浊、生态流量不足以及上游生猪养殖场生态消纳效果不佳等因素影响。”
目前,通过养殖废水外运集中处理、涉水工程及时报备规范施工、农污终端提升改造等措施的落实,章坑断面水质指数由3.4983降至3.0751,改善幅度达12%。
排污减量与生态扩容实现高效融合
2023年,针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备,历史欠账多的问题,在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中央资金争取力度,重点破解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难题,推动“排污减量”+“生态扩容”的绿色发展策略。
持续深化“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全市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实现“全覆盖”,如松阳工业区和遂昌云峰工业区创成全省首批星级园区“污水零直排区”。龙泉、缙云、青田、云和、松阳、遂昌、庆元、景宁等8个县(市)创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
对全市主要江河湖泊等水体水质及生态环境质量做了摸底调查,对发现的各类问题,科学整合包装项目,积极申报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据统计,2023年我市成功获得中央资金补助1.073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如缙云县龙湖坑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共建设生态湿地总面积30000㎡,预计年削减总磷2.73吨、氨氮5吨,加快新建溪流域光瑶断面实现Ⅱ类水质标准。
再如,松阳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构建项目通过两级人工湿地构建工程等,用生态的方式最大程度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有效减少了松阳县污水处理厂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提升了松阴溪水环境质量。目前,已建设水平潜流人工湿地2万余平方米,表流人工湿地1.32万平方米。
水资源与水动力实现有效转换
丽水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水生态环境的价值转换课题,利用丰沛的水能资源和充足的地势落差优势,开展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动能”储备。
据悉,全市在建、核准待开工抽水蓄能项目6个,总装机规模达729.7万千瓦,总投资约473亿元,项目个数和装机规模均列全省第一。其中,紧水滩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调节功能,预计每年可节约电力系统耗煤量约8万吨。
此外,还建立健全瓯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联通7个市域交接断面,贯穿8个县(市、区),每年安排3500万元作为补偿资金,以水量、水质等指标作出综合评价,由受益区向共计区支付补偿,推进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