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黄铁矿地下水污染治理试点工程项目位于遂昌县濂竹乡花园岭,于2020年入选首批生态环境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该县利用该试点工程治理后的地下矿硐打造矿山酸性涌水治理科普基地,直观形象展示矿山酸性涌水的形成机理和治理路径。
科普基地入口
拓展展示空间地上与地下相结合
科普基地负责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杨丽红介绍道:“基地由室内、户外和井下三个展示单元构成,占地约870平方米。”室内单元的科普中心展厅面积为120余平方米,由老旧废弃厂房改造: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丽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丽水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经验,以及矿区矿山酸性涌水治理历程和治理成效;户外单元包括约400平方米的科普小径及200米左右的参观步道,保留矿区原有矿硐外观和运矿火车轨道,展示关键治理技术实施现场;井下单元是由旧矿区遗留的平硐采矿通道改造成150米长的井下展厅,展示真实黄铁矿矿脉、探矿遗迹、裂隙水流、古代采场、封堵及充填技术、部分特征地质原貌等。
基地科普展厅
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普宣教相融合
“在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的同时,将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立足试验区建设成果转化,提升公众地下水污染防治意识,助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利共赢。”遂昌分局固废科负责人曹烨晔表示。
基地样品展示墙
基地利用图文展板、音频视频、互动沙盘模型等多元形式,展现矿山酸性涌水形成过程、环境问题和治理模式;通过音频视频和互动式沙盘模型(包含地质模型+地下水流场模型)联动,形象演示地下水污染迁移转化过程和治理技术的实施效果;采用固废材料样品展示墙和治理技术现场工艺展板相结合,展示固废资源化利用一采空区充填一清污分流一末端治理一风险预警各项关键技术实施过程。
整合资源探索研学教育新模式
基地地处山谷之中,通过设计和改造原有场地,将工业遗址美学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可为当地已有的古村落和古矿区研学路线增加沿途景点,为当地绿色发展赋予新动能。基地的井下展厅可为研学学生提供多个主题的试验展台,“通过现场采集矿硐内酸性涌水开展水质检测小实验,不仅让我学习到化学知识和实验方法,还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遂昌县育才中学初二学生小李在研学活动结束后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基地场地设计
目前,科普基地已举办或支持各类科普活动5次、大学生实习活动16人次、中小学游学活动30人次,开展技术交流活动6次,累计接待人数约 3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