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峡湖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内,是瓯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更是众多水生生物的乐园,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底蕴。
千峡湖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千峡湖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春夏季节,局部区域出现了藻类异常增殖,水质不稳定。此外,受消落带影响,两岸岩石裸露,水岸高差明显,垃圾滞留在消落带,不仅影响了滨水空间的美观,更对水质造成了潜在威胁。
面对千峡湖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景宁县争取到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00万元,顺利启动生态修复项目。项目通过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护坡等措施,从而优化流域生态格局并提升流域生态功能。
水上森林:驳岸生态改造
对原有驳岸进行生态改造,种植耐水淹植物,如植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及池杉、落羽杉等杉科挺水植物,从而保证即使未来水位上升,依然维持水上森林生态。
千峡湖水杉林
汇水护岸:水渠大坝修复
对交汇处大坝破损部分进行修复,并对硬质驳岸进行生态处理,分上下层种植不同植物以优化环境,同时对现有排水渠通过叠石跌水进行生态手段处理。
千峡湖两岸
退田还草:台地梳理整合
对现状菜地进行退田还草,在现状台地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增加挡墙。通过台地层层过滤、吸收、渗透、沉积,降低污染物对水质影响,起到控制源污染、改善水质和河流水文状况的作用。
县城周边水域
清水入湖:水体自然净化
对水渠进行了加长,同时在水渠内部种植水湿生植物,利用水湿生植物等对上游农田流下水流进行处理,实现对水体的自然式净化。
千峡湖
生境营造:提供生态服务
结合原有栈道和滩林的基础上,建设水上森林和湿地秘境等,营造典型的河流滩林湿地生境,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水过滤净化、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地。在水岸线边缘种植了湿生植物,覆盖水面形成独特湿地的水生生境,并设置亲水平台和步道等,可以近距离体验水岸风光。
千峡湖亲水平台
随着修复工程的开展和落实,千峡湖的生态环境更加健康、稳定,2024年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Ⅰ类。千峡湖的生态修复项目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的修复与呵护,更是一次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