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实干争先。为推动企业加快绿色发展,助力莲都区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自2月份各企业复工复产以来,莲都分局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开展入企走访帮扶行动,为复工热潮增添一抹春天的“生态绿”。
推动隐患预防“前置化”
治污设备经过一个月的“停机”后需要重新调试,企业环保人员在回归岗位后也该紧一紧思想的螺母。
在与企业面对面交谈时,莲都分局工作人员根据各行业实际,结合现场发现的环境隐患点,以生态环境典型违法案例为鉴,摘取对应的法律法条进行解析,指导企业明晰自身行业领域内的环境管理重点和一些易犯、误犯的违法点,将风险管控前置,将违法行为扼杀于萌芽。
向企业宣讲法律知识
如在对万洋众创城内一家危废产生单位走访时发现,厂区的油墨桶随意与其他物品混堆在一起,没有及时入库,存在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立即在手机上翻出《固废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向企业逐条讲解其中危废擅自堆放、贮存以及流失等相关违法情形,进一步补齐企业法律盲区,增强守法意识。随后,该企业立即开展厂区范围自查,对油墨桶等危废进行入库,加强规范化管理。
推动现场服务“精准化”
经过一个假期的“停机”,污染物治理设施重启后运行效果怎么样?这是许多排污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上门服务过程中,莲都分局工作人员重点对企业污染物治理设施重启前的检修进行了细致指导,如电机的功率、耗材的更换、管路的通畅等。同时,利用便携式VOCs测量仪等简易测量设备对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现场检测,切实杜绝“带病”生产的情况发生。
使用便携式VOCs检测仪对废气排放口进行检测
在莲都区雅溪镇某矿业公司固废场地内,工作人员正使用手持式光谱仪对一处黄色污泥进行检测。该公司负责人提出,他们开采的石矿经破碎洗选提取后,剩余了这些黄色沉淀底泥,根据环评要求是按照一般工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即可,但在具体的综合利用过程中,希望生态环境部门能够帮忙指导。
使用手持式光谱仪对污泥进行检测
在确认检测结果符合相应标准后,工作人员还提醒该公司务必要对每一批外运综合利用处置的污泥核实清处置去向、签订好处置合同、记录全外运台账。“没想到现场这么快就解决了疑虑,还不忘告知我们处置的注意事项,检测之后我就放心了,之前还一直苦于回填这种单一的处置去向满足不了我们的生产负荷。”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对生态环境部门的高效服务连连称赞。
推动环保管理“规范化”
“你们的台账没有分类、记录不全,字迹还不清,怎么能发挥出管理作用呢?”在南山工业区一家鞋材公司,看着一桌子杂乱的环保台账,莲都分局工作人员皱起了眉头,在提醒企业要建立完善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的同时,现场指导企业工作人员将上年度的台账资料按照治理设施运行、固废处置合同和管理记录、自行检测报告等进行分类整理,并对2025年台账模板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和分类建档。
指导企业规范台账管理
台账不规范一直是企业环保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此次行动中,工作人员突出抓好台账管理这一关键小事,并将其列入共性问题清单,通过现场指导分类、优化建立一企一模板、督促完善相关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将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落细落实,确保跑好环境安全开局“第一棒”。
自2月份开工以来,莲都分局已累计出动60人次,走访服务企业20家次,发现并解决各类隐患问题24个,并将问题按行业分类梳理形成清单,督促企业对照自查形成自觉,强化后续督导形成整改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