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工业废气,大部分人的认知局限在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粉尘和烟,或用鼻子闻到的臭气异味,那么,闻到一点臭味,烟囱冒起了“白烟”,这些“污染”就一定是超标排放吗?今天,丽小环带大家一起聊聊工业废气那些事儿。
烟囱冒“白烟”
工业废气知多少?
工业废气: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
主要包含: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具有臭鸡蛋气味,是一种剧毒气体)、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酸(雾) 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等气体。
主要来源:砖瓦、化工、冶金、电镀、制药、铸造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对这些废气进行妥善处理和达标排放。
常见的“污染”误区
臭气异味的“嗅辨密码”
“每次路过那家养殖场附近,总能闻到一股异味,是不是意味着它在超标排放污染物呢?”实际上,气味和达标是两个概念。有异味不等同于“超标排放”,即便做到了达标排放,也未必能将异味完全消除。
比如,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畜禽养殖行业恶臭问题,按照现行的《浙江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果我们把某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排放的异味废气样本,类比成一杯浓度极高的“臭水”,取出这杯“臭水”六十分之一的量,将其融入同一杯清水中,若人工嗅辩闻不到臭味了,才算符合排放标准。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那生态环境部门又是怎样对恶臭异味进行检测的呢?
目前,恶臭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嗅觉感知为依据的感官分析方法(臭气浓度)、仪器分析方法以及一些便携式现场检测设备等。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感官分析方法,是通过生态环境部门的“嗅辨师”将现场采集到的空气样本快速送回监测实验室,经过一系列复杂缜密的人工嗅辩方法,结合专业的统计方式得出臭气浓度检测结果。
烟囱白烟的“卸妆真相”
冬季的时候,我们时常能看见一些烟囱冒“白烟”,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污染”,其实,这并不是“烟”,而是“雾”,冒的是水蒸气。
按照生态环境部门要求,现在的企业都要根据相应污染物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治污设备,把污染物层层拦截收集,确保达标排放,其中对一些重点行业企业则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推进节能减排。脱硫,就像是给废气“洗个澡”,把里面的硫元素等脏东西去掉;脱硝,就是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除尘,就是拦截废气里的灰尘颗粒。
企业废气处理设施
所以说,有些看似“触目惊心”的白烟,实则是水雾遇冷凝结的物理现象,就跟我们冬天哈气,眼前会出现白雾一样,对环境并没什么危害。
如果烟囱里冒的是“黑烟”“黄烟”等情况,那就要注意辨别了。冒黑烟:可能是一些小企业、小作坊燃烧木材、板材、劣质煤等不充分或未经有效处理;冒黄烟:可能是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说明脱硫设备未正常使用。
严密的监管网络
给“排污巨龙”戴上“电子项圈”
根据《环保法》第四十二条、第五十五条、第六十二条,以及国家、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像火电厂、大型化工厂这些“排放大户”,早就被列入重点监控名录,实行“一企一档”分级管控。
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大气监管重点单位名录要求这些企业安装24小时在线实时监测设备并联网,就像给巨龙套了个“电子项圈”——什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监测数据直接同步到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在生态环境部门官网公开可见,接受全民监督。不管是设备运行异常,或是监测数据超标都会自动触发预警,污染排放的所有“小动作”都能精准抓包!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
全民参与“蓝天保卫战”
浙江省创新推出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全民化身“生态哨兵”,其中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在线监控系统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经依法查处属实的,最高可按罚款金额5%给予奖励,单笔最高1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构建了全民参与的环保监督网络,让每一双眼睛都成为守护蓝天的力量。
翻开2024年丽水生态环境“成绩单”,丽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3%,PM2.5平均浓度为20.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32,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九,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20年全省第一。
蓝天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丽水市区这幅由蓝天白云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是由一个个亮眼数字绘就的,是政府严格监督、企业自觉守责、科技有力守护以及全民积极参与“蓝天保卫战”得来的幸福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