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江滨南岸文化长廊南侧尾矿库是历史遗留废弃无主尾矿库,地点位于龙泉市剑池街道东大桥和后沙桥之间的江滨南岸文化长廊南侧、原龙泉啤酒厂地块北侧的山岙区域内,涉及范围3436平方米,曾是龙泉市沿江绿道江滨沿岸的“城市伤疤”,既影响了龙泉市的市容市貌和城市品位,也造成了城市范围内紧俏建设用地的浪费。
2024年,为促进该地块功能再生,抹去“城市伤疤”,在省厅和丽水市局的指导下,由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龙泉分局会同龙泉市教育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剑池街道等相关部门全力推进江滨南岸尾矿库清库和移出监管清单申报工作。
省生态监测中心现场采样
先后完成尾矿库库区尾砂清运、弃土外运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并邀请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土壤、地下水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达标后编制调出环境监管清单和环境调查监测报告,经相关评审专家现场复核、专业审核后同意移出,于2025年4月10日,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正式批准移出环境监管清单,标志着该尾矿库正式退出监管体系。该地块作为龙泉职业技术学院用地选址的一部分,于4月16日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家评审,可放心投入使用,预计盘活教育用地3255平方米。
学校效果图
“以前散步到这段绿道,总能看到光秃秃的一块,像一块补丁打在江边美景上。”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先生回忆道。这片尾矿库不仅拉低了城市“颜值”,更因重金属潜在污染风险,让周边地块长期闲置,成为城市发展的“堵点”,与一江之隔的繁华城区形成鲜明反差。
而如今,以前躲着走的地方,现在将成为家门口的大学!孩子将来能在这里读书,市民江滨散步也有了更好的风景。
龙泉市江滨南岸文化长廊南侧尾矿库,借助“政府主导 + 生态增值”这一模式,成功实现了从“废地”到“宝地”的蜕变。其相关治理成果成为我市首个成功移出监管清单的范例,也为全省无主尾矿库治理与城市功能优化提供了“龙泉样板”,助力打造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尾矿库清运后全景照航拍图
下一步,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各分局持续实施尾矿库监管清单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对矿区及周边水体和土壤进行污染物监测,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尾矿库的渗滤液收集处置等工作。同时,持续开展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整治,有力有效落实尾矿库污染防治要求,进一步提升尾矿库环境监管水平,把“生态包袱”变成“发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