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景宁:共同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治水足迹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6-27 10:04 访问次数:

白鹭轻点涟漪,水草摇曳成诗。景宁,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漫步鹤溪河畔,一幅水清岸美人富足的生态图景徐徐铺开。小城的时光随着鹤溪河水向前奔流,水中的倒影记录下景宁治水十年来的点滴变化。沿河而上,那是景宁治水“来时路”。

景宁:共同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治水足迹1.jpg

白鹭 摄影/刘康弟

多措并举 保障水质持续走高

十余年来,景宁通过开展“清三河”“剿灭劣Ⅴ类水”“美丽河湖创建”等举措,实现了“水净”到“水美”的持续蝶变。

2024年,景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景宁系统推进堤岸改造、水系整治、水质保护、休闲娱乐、沿岸绿化等工程,近期谋划实施的千峡湖小溪流域外舍断面至大均段、渤海镇段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建成水上森林修复河岸缓冲带34.94万平方米,年削减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指标10余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同时,也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景宁:共同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治水足迹2.jpg

千峡湖

项目先行 打造山区治水样板

自瓯江支流至畲乡阡陌,各类治水项目的有序推进为景宁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几十年来,景宁县城主城区在逐步地扩大,地下管网也在增加,但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雨污混流、地下管网渗漏、堵塞等现象时有发生,远远达不到现今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承载力需求。”景宁民族发展投资公司总经理柳长青说道。2024年起,景宁投资2.5亿元,启动县城区地下管网雨污建设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景宁城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将大幅完善,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将更加完备,山体截洪与城区管网雨污水承载能力将全面提升。

景宁:共同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治水足迹3.jpg

鹤溪河畔

点水成金 打通价值转换壁垒

近年来,景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治理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以水为媒”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破解山区县“守着金山绿水难变现”的困境,探索出民族地区推动生态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共融共生的“景宁样板”。

2021年至2024年间,岭根断面累计获得省级绿色专项奖补资金8.4亿元,同时资金反哺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产业开发。景宁多地积极推行区域特色的“水旅融合”模式,夯实当地经济发展新支点。2024年,景宁全域接待游客超240万人次,增长7.9%,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实现了“好水出山”“水景生财”的良性循环。

景宁:共同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治水足迹4.jpg

水生态修复项目

民族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共同现代化的发展基础。今年,景宁首次夺取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项——“大禹鼎”金鼎,这也是景宁捧回的第7座“大禹鼎”。从铜鼎、银鼎到如今的金鼎,“大禹鼎”的含金量持续提升,景宁将持续以“生态绿”为支点,撬动共富成果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