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蜿蜒,滋养着侨乡青田。在这里,一场关乎绿水青山的“持久战”,正持续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答卷。多年如一日地深耕“五水共治”,青田的水环境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赢得了省级层面的高度认可。2024年,青田第七次捧回了象征浙江治水最高荣誉的“大禹鼎”,并成功跻身全市首批获得“大禹鼎”金鼎殊荣的县(市、区)之列。这尊沉甸甸的金鼎,是对青田持之以恒治水精神的最佳褒扬。
“大禹鼎”金鼎
且看这水质为证:
2024年及2025年1-3月,青田水质县级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国控断面指数同样领跑全市。尤为可贵的是,2025年的前三月,全市范围内仅青田的水质实现了同比改善。截至5月5日,青田与鹿城区、永嘉县的交接断面水质达到Ⅰ类的天数,已追平了2024年全年的Ⅰ类天数总和。一江碧水,正成为青田最动人的生态底色。
这份亮眼的“水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
高位统筹 拧紧治水“责任链”
指挥棒握得紧。坚持党政同责、全域联动,县委县政府将治水置于突出位置,构建了“县委统筹、政府主抓、专班推进、部门协同”治水模式。青田的治水“交响乐团”在县委县政府的高效指挥下奏响了高效乐章,定期研究解决难点问题,为水质提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民心河岸绿意浓。治水,从来不是“独角戏”。部门乡镇拧成一股劲,形成强大合力。群众力量被充分激发,鹤城、瓯南、油竹、三溪口、温溪等地的群众和人大代表,主动发声,要求扩大“污水零直排区”的创建范围,生动演绎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治水协奏曲。
瓯江水质清澈
项目引领 织密治水“防护网”
创新破题,“一挖多用”。探索推进“最多挖一次”改革,推广使用包含雨污管、强弱电、燃气管等在内的综合管网,避免“单兵作战”和反复“开膛破肚”。这项便民利民的创新实践,曾获得时任市长吴舜泽同志批示肯定,并建议全市上下向青田学习借鉴。
设施完善,覆盖广泛。累计投入18.45亿元,扎实推进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完成了14个镇(街道)及经济开发区“一区十园”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新建、改建了160个村、315个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基本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主要污水泵站、节点COD平均浓度达276mg/L,体现了高效的收集处理能力。北山镇、油竹田步垟工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星级星级镇、园区。
综合治理,生态修复。 在农业面源治理方面,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装备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达94.33%。连续多年实施“以鱼洁水”工程,每年向水域增殖放流超过600万尾鲢鳙鱼苗,利用生物特性净化水质。同时,近三年累计完成57.43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守护水土资源。
青田县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靶向攻坚 啃下治水“硬骨头”
主动“找茬”,不留死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秉持主动作为的精神,持续深化“找寻查挖”工作。2022年—2024年,累计排查涉水问题2064个,整改销号率达100%。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度重视群众关切,对网络平台(如抖音)反映的22个涉水投诉,均在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并回应,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水环境问题。这份务实作风也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青田“五水共治”工作的群众幸福感指数(涵盖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等多维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青田县开展水质溯源调查
侨乡的水,流动的诗。从高效机制的齿轮咬合,到地下管网的无声守护;从“以鱼洁水”的生态智慧,到全民护水的温情脉脉......青田的治水长卷,没有休止符。它随着瓯江的浪花,一路奔涌,只为让侨乡的底色,永远浸润在动人的水绿天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