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您的当前位置:
你脚下的土地安全吗?这份土壤保护指南请收好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8-15 09:13 访问次数:

种菜像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执念——小区花坛边总要刨出块地种点葱,马路牙子的缝隙里也能冒出几棵青菜,仿佛见了土就忍不住播下种子。可你知道吗?马路边、拆迁地这些地方的“私家菜园”,不仅影响城市“颜值”,还可能藏着看不见的隐患。

今天,丽小环带着这份土壤保护指南,一起来聊聊“脚下的土”那些事儿。

土壤的“污染+健康”危机

什么是土壤污染?

简单说,就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从哪来?

土壤污染的来源广泛,工业、农业、生活甚至自然因素都可能“贡献”污染物。

你脚下的土地安全吗?1.png

土壤污染源画像

工业三废

采矿、冶炼、电镀、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里藏着大量重金属,随着渗透、沉降进入土壤。

农业负担

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营养失衡”;农药残留、难降解农膜破坏土壤结构;畜禽粪便中的污染物随雨水流入农田。

生活领域

垃圾填埋产生含大量污染物的渗滤液,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壤污染;汽车尾气里的铅、镉等重金属和有机物沉降到土壤。

自然因素

有些地区土壤天生含高浓度有害物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带着硫、氟等污染物。

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

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土地经济价值降低、食品安全威胁、水资源安全威胁等等,从餐桌安全到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从人类健康到生物多样性,土壤污染的危害正在层层蔓延。

土壤的“体检+修复”机制

与大气、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往往较隐蔽,感官难以察觉,要靠专业检测分析手段来确定。防治土壤污染,第一步得给土壤“做体检”,只有摸清“病情”,才能精准“开方”。当前,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关注的土壤污染调查对象有农用地(耕地、园地等)和建设用地。

耕地的“全身体检”

工作人员会采集和检测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分析其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如有机物、铜、镉、铅等重金属,同时测定土壤的pH值,给土壤“定性”。通过这些数据,划分出污染等级,评估对健康和生态的危害程度,比如农药残留、畜禽养殖废水污染、历史采矿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都是“病因”。

你脚下的土地安全吗?2.png你脚下的土地安全吗?3.png

工作人员对莲都区耕地抽样监测

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受污染耕地进行修复治理,帮土壤恢复健康呢?

1、还能安全耕种的耕地

通过选种不易吸收污染物的作物、调整灌溉施肥方式、施用土壤调理剂(像给土壤“吃药调理”)、回收秸秆等方式来阻挡污染物,同时开展监测与评价,确保农产品合格。

2、对污染较严重的耕地

采取土地休耕、退耕还林还草、改种非食用作物,搭配土壤调理剂等方式进行修复治理。

建设用地的“安全转型”

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更需警惕:比如地块里残留的苯、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会扩散到空气里进入室内,长期吸入可能增加致癌风险。因此,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识别场地污染特征、阻断暴露途径、保障后续开发利用安全的核心前提。

你脚下的土地安全吗?4.png

工作人员对建设用地打井采样

在浙江,我们依托“浙里净土”数字化平台对每个需要做土调的建设用地实施全流程线上监管。近年来,莲都区已完成48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做到了“应调尽调”,安全利用率达100%。

那调查发现土壤污染超标了,要怎么办呢?根据《浙江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规定,污染责任人要对地块进行管控和修复。

例如,对化工、加油站等历史污染场地,修复时常用“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技术,达到去除、氧化或分解污染物的目的,让污染因子降到安全用地标准,确保转型为住宅、商业等人群密集场所后,大家能“放心居住、安心工作”。

土壤的“全民保护”行动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保护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下面这些日常小事,都是在保护土壤健康:

绿色消费:购物自备环保袋,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垃圾分类: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尤其是废电池、废机油、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千万别随意丢弃。

有机种植:使用无污染有机肥种植,合理控制化肥、农药用量。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沉降到土壤。

监督举报:发现违规排放废水、随意倾倒工业危废等污染行为,及时向生态环境部门举报。

土壤是我们共同的“生命线”

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

少一份污染

多一份守护